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经过人们近年不断的摸索,薯类作物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仅红薯而言,就可以制做淀粉、谷氨酸、液体葡萄糖、有机溶剂、酒精、粉条等一系列产品。
红薯制粉条在整个红薯加工中占50%以上,但是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难以处理较大数量的鲜薯,从而造成了大量鲜薯的腐烂,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薯类加工机械已势在必行。
现由新乡北方通用机械将目前我国几种较为成熟的工艺和机械介绍如下:
一.洗薯对于小型加工设备,投资在5000元以下的加工机组往往以人工手洗来完成。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洗薯设备的投资,但产量低劳动强度大,洗净度差。机械洗薯则可克服以上缺点,是投资在5000元以上的薯类加工设备的必备机具。目前主要有两种机型:一种是螺旋搅龙洗薯机;另一种是鼠笼式洗薯机。前者适宜于中型机组配套,而后者适宜于大型机组配套。
二.破碎是整个生产过程中 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关系到红薯的出粉率和淀粉的质量。破碎的方法有几种:一种是用普通锤片式粉碎机破碎,它适用于以薯干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的特点,但对鲜薯进行破碎时会影响其出粉率。另一种破碎方法是刨削。在相同条件下,破碎相同的红薯时,比用粉碎机破碎的红薯淀粉抽提率提高20%左右。这种方法使用的机器结构由转鼓、壳体、调节板、机架、电动机等构成。另外一种是立式破碎分离机,物料由上部加入,与高速旋转的刨削盘接触,而被刨削成糊浆状,然后进入打击筒,在筒内再次受到高速旋转打击锤破碎,并被甩向筛网壁,淀粉浆穿过筛网进入收集夹层并由出口排出机外,薯渣则由打击筒下部排出。 这种设备除破碎还具有一定分离功能,但该机耗能较大,且结构较复杂。
三、分离分离的目的是将游离淀粉与其它物质尽可能分离开来。 就分离工艺和设备来说,一般也有几种。一种是振动筛分离,它由筛体、筛网、曲柄联杆机构、盛粉槽等组成。经破碎后的物料,在水和筛体往复运动作用下,不断地向有一定斜度的筛体下方运动, 在运动的过程中淀粉与纤维分离,并穿过筛面流向收集池,渣则在筛面上向下运动到渣池。 振动分离筛一般多个串联使用。粗筛和细筛的筛网目数分别为60目和100目。它的结构简单,分离效果较好,但效率较低。另一种为圆筒分离筛,破碎后的物料从筛筒的一端进入,随着筛筒的转动和筒内喷水管的喷淋, 淀粉与纤维分离开来,淀粉浆穿过筛筒上圆周布置的筛网排出机外, 渣从筒体内部的另一端排向出渣口。离心分离筛,由锥篮型筛、传动部分、进料部分和机架组成。这种分离筛的原理是利用离心加速度,随离心机半径与旋转速度平方的乘积而变化。 可以得到较重力加速度数百倍甚至千倍的离心加速度的原理进行离心过滤,它具有分离效果好、生产率高的特点。
四、沉淀在破碎工序和分离工序中, 为了使破碎和分离能正常进行,加入了大量的水。为了减少以后各工序的能耗和提高效率,需要通过沉淀的办法去掉其中大量的明水。沉淀属于自由沉降,也称离散沉降。 它是一种无絮凝倾向或弱絮倾向的固体颗粒在稀溶液中的沉降。在重力作用下,使浆液比重大于1的淀粉颗粒下沉,沉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瓦罐或砌池沉淀; 另一种是将沉淀槽修建为迂回曲折有一定坡度的流槽进行沉淀。
五、干燥是薯类产品深加工和走向商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经沉淀后的淀粉在进行干燥工序前应进行一次离心脱水,使含水率控制在45%~50%。该工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三足离心式分离机。 该设备为已标准化的定型产品。一套典型的烘干设备,主要是由烘干部分、旋风除尘部分、进料机构、燃烧炉等组成。
六、粉丝制做红薯淀粉,可以替代小麦粉浆纱。据工厂试验:500克红薯淀粉相当于1500克富强粉效果,红薯淀粉还可以作为制糖、味精、食品、饲料的添加剂,还可以广泛用于化工、造纸、铸造、皮革等行业。 但目前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用以制做粉丝和快餐粉丝为主。加工粉条后,余下的薯渣还可进行深加工,鲜薯渣稍加发酵后呈甜味,做饲料喂猪,也可将其干燥后装袋贮藏。同时还可以利用生物方法生产柠檬和甘油,进一步使红薯增值。以上工艺和设备也适宜于其它含有淀粉的块茎、根、秆等进行淀粉的加工。